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贵安新区各部门、单位,直管区各乡镇、街道:
现将《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贵阳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1〕12号)文件精神,结合贵阳贵安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发2号文件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决落实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按照“四主四市”工作思路,围绕“一个高于、五个走前列、作表率”奋斗目标,紧扣“八个强”重点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战略定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高质量抓好口岸通道、开放平台、开放产业、外贸外经、营商环境、人才保障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力补齐突出短板、放大特色优势,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中提供新经验、新路径,为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推动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高位统筹。加强党对开放型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领导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县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资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服务发展大局。坚持在开放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开放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推进实施。坚持以问题为切入点、以目标为发力点、以效果为落脚点,加强定期性会商、清单化推进、闭环式管理,科学制定合理、具体、可行的落实措施,严格标准、压实责任、推动落实,聚力破解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有力有序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互促并进,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部门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目标定位,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活释放市场活力、制度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坚持内外融合,拓宽发展空间。聚焦内外销并举、内外贸互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畅通国内外双循环,加强内外销产品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实现贸易往来多点开花、提质增效。
三、发展目标
聚焦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到2025年开放型经济“一达到、三翻番”目标要求,结合贵阳贵安实际,确定发展目标。
2022年,开放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通道物流组织水平显著提升,开放型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对外贸易质效齐升,招商引资、对外交流、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更多实质成果。外贸净出口占GDP比重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达660亿元以上,增速达30%以上;跨境电商达6亿美元以上,增速达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达2亿美元以上;高水平对外开放各项工作取得较快发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高水平开放体系建设更加深化,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建设步伐加快。
到2025年,开放型经济实现“总量翻番、结构优化、质量提升”,贸易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达1000亿元以上,力争达1200亿元;净出口占GDP比重保持高于全国及西部平均水平;跨境电商达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力争达到6亿美元。贵安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开发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等“1+5”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和省级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总额占比超过70%,开发区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开放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开放环境明显优化,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四、主要举措
(一)实施口岸通道能力提升计划。
1.畅通开放主通道。大力推进贵南高铁建设,实施贵广铁路提质改造工程,规划建设渝贵高铁及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推动成渝——黔中——粤港澳大湾区铁路集装箱货运大通道建设。积极推动兰海、沪昆等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和厦蓉、贵阳环城等国家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加快开阳港、息烽港Ⅲ级航道建设,提高乌江航道通行能力。大力培育“贵港直通车”品牌,增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交通联系。积极推进开通面向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亚、中东等重要出口目的国的货运包机,全面提升航空基础运能,打造高效的国际运输空中走廊。(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市商务局)
2.加快推动口岸建设。加强口岸管理,强化对全市各类口岸资源统筹。加快完善改貌铁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功能,推进进境肉类、冰鲜水产品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申建,尽快启动二期、三期项目建设,完善汽车进出口业务配套设施;推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一局四中心”建设,推进龙洞堡国际机场进境水果、肉类、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申建并投入使用。完善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功能,打造智慧航空口岸。支持在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设立“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场所”,加快贵阳综合保税区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口岸延伸作业区项目和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二期项目建设。发挥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在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贸易等方面优势,吸引全省外贸货物集聚。积极推动广东港、深圳港、北部湾港在贵阳建立无水港,延伸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监管,推进港口功能内移,加快实现贵阳贵安出口货物与沿海港口同等运价、同步起运、同效服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花溪区政府、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贵安新区投资促进局、贵安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3.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加快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优化物流枢纽空间布局,以“双龙——改貌”为重点打造物流核心集聚区。依托贵阳龙洞堡机场航空口岸,开通国际全货运航线1条以上。加大与重庆、成都、广州、深圳、北部湾等周边口岸、港口的通道联动,北上在都拉营陆海通国际物流港图定中欧班列;南下加快开通贵阳改貌至防城港、广州港、盐田港等地的图定陆海新通道以及黔粤主通道货运班列,到2025年,实现每月稳定开行双向到发运班列;适时推动湖潮——南沙铁路集装箱货运大通道建设。同时抢抓中老铁路开通等契机,抓紧研究支持政策,适时开通至老挝的货运铁路班列,形成南北通道双向互济的物流配送体系。全面整合产业产品、物流信息等要素,鼓励数字物流创新发展,以A级企业为重点,智能化改造一批物流企业,提升整个物流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加快推动铁路、民航、公路、水路信息系统互通共享,完善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为多式联运创造条件。利用好开阳港通航、中欧班列开通契机,大力发展公铁、铁水、空铁、江河海联运,探索“一票到底”的物流服务。依托贵阳“一场两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贵安新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创新开设与东盟国家的跨境物流专线,以市场化方式构建“专线直航+快递速运”跨境物流新机制。(牵头单位:市交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二)实施开放型产业体系构建计划。
1.夯实产业基础。筑牢贵阳贵安在磷化工、铝及铝加工、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高端磷肥、精细磷化工、新能源动力电池等,发展再生铝、铝板带、铝箔、汽车轻量化铝制品等,紧盯整机电子终端产品、电子元器件、服务器显示模组,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等。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完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推动在矿产、轻工、新材料、航天航空等产业领域建设国家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力争到2025年新引进优强企业年均增速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围绕菜、果、茶、药、奶等,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加快推进特色食品、中药材等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投资促进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2.优化产业布局。各区(市、县)围绕“1+7+1”重点产业,瞄准国内外市场和消费需求,深挖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潜力,找准主导产业,确保主导产业产值占比始终保持在40%以上,全面提升产业开放水平。大力推动贵阳高新开发区以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为重点,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以航空产业及其关联产业、临空现代服务为重点,贵阳综合保税区以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进境粮油加工为重点,贵安综合保税区以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特色产业生态食品为重点,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依托贵安新区建设大数据科创城,全力打造数字产业聚集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3.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万企融合”,着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新动能培育方面补齐短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在数字技术、空天科技、节能降碳、绿色农药等优势前沿领域培育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支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科研平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强化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科技入黔”,加强公共大数据、智能采掘、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支持绿色环保产业、绿色基础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升级。支持以铝加工、磷煤化工、橡胶等资源类企业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推动企业绿色化发展,加快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对绿色低碳的规则制度要求。(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4.强化招商引资。建好“两图两库两池”,明晰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补链延链强链。在各类招商活动中增加外资招引份量,借助香港在外资招引中的平台作用,强化与欧美日等合作。建立外资招商信息平台、智库和项目库,重点引进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和创新项目。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探索公司化招商,主动深入对接发达地区外向型经济机构、企业资源,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依法合规到香港等境外市场上市。(牵头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贵安新区投促局)
(三)实施对外贸易倍增计划。
1.大力发展货物贸易。加快发展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为代表的新业态,鼓励跨境贸易企业自建跨境商品供应链交易平台,以西部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为核心,积极申请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积极发挥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贵阳综合保税区)的平台作用,加快外向型基地和园区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2—3个100亿级外贸产业基地园区。重点聚焦磷化工、橡胶制品、茶叶等传统贸易占比较大商品,培育好瓮福国际、詹阳重工、贵州轮胎等龙头外贸企业,做好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力争到2025年形成2—3个外贸产业集群。建成1个市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打造1—2个龙头平台企业跨境仓(中心仓)。采取公司+基地形式,以海外市场需求导向指导定制化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白酒、汽摩配产品生产。积极申建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争取设立“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2.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继续推动贵阳和贵安两个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以及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探索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数据港,重点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数据服务,积极申建数据跨境流动试验示范区。加快发展包括云服务、数据加工、软件外包、呼叫中心、工程外包等服务贸易产业。以贵安新区为核心,发展以华为云、苹果云等离岸外包为主的服务贸易,打造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并培育国家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支持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高新开发区)持续提升示范和创新作用;支持贵阳综合保税区建设服务贸易(外包)大楼,创新性发展融资租赁、国际物流和跨境电商等服务贸易新业态。积极落实特定服务领域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相关政策,鼓励工业设计、建筑服务、大数据等服务贸易企业开拓以RCEP和“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的国际市场,巩固出口优势和市场,创新和丰富服贸业务发展模式。落实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探索国际旅游一站式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签证便利化措施,完善跨境自驾游监管举措和交通工具出入境手续,创新智慧旅游服务模式与标准,积极发展入境游特别是中高端入境游。(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3.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招引一批国外品牌代工、贴牌生产企业设立“出口转内销”品牌店、集合店或专区。鼓励开展符合国际消费市场需求的“黔货”特色包装设计和生产研发,提升黔货附加值和品牌形象。聚焦新市场、新消费,实施“黔地优品”跨境电商出口新品牌计划,大力推进“跨境电商+产业”,打造“黔货出海”新品牌,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有实力、有潜力的内贸企业积极抢占国外市场,实现“内转外”。支持企业在城市商圈、旅游景区开展“保税展示+极速配送”跨境电商业务。加大海外仓布局,特别是加大在RCEP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布局,支持传统外贸、内贸企业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发展“云上”B2B和B2B2C海外仓出口业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紧盯世界500强、对外贸易500强、跨境电商百强企业生态图谱,重点引进供应链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国际物流服务类企业,力争招引一批大型生产型外贸企业在筑落户,夯实外贸产业基础规模体量。引导鼓励大型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打造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级企业2—3家,5—10亿美元级企业5家,1亿美元级企业30家,5000万美元级企业100家以上。以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为重点开展跨境电商招商,引进跨境电商企业50家、知名供应链平台企业5—10家、国际物流企业2—3家以上,从主体培育、信息化建设、国际物流、供应链金融、品牌打造等方面补齐贵阳市发展跨境电商的短板。鼓励一批本地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并购、上市融资等手段做大做强,优化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四)实施开放平台能级提升计划。
1.优化产业平台机制。全力配合申建中国(贵州)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以贵安新区为核心,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申建自贸区。继续推广复制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开发区统一协调机制,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化的发展格局。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探索多元化的开发区运营模式。支持以各种所有制企业为主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建设、运营,增强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引领功能、创新功能、枢纽功能和试验功能。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和开放平台能级提升过程中涉及利用外资、对外投资、人才引入、重大项目建设等内容给予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激励政策的配套支持。(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2.转化活动平台成果。加强市场化运作,拓宽资源合作范围和层次,进一步借助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投洽会、广交会等国际展会招商引业,持续提高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国际性活动平台为主的各类活动、展会、论坛的吸引力、影响力,助力全市企业利用活动平台扩大合作范围,开拓国内外新市场。加快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办好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牵头单位:市会展办、市生态环境局、市大数据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3.深化交流合作层次。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在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大湾区总部+贵阳基地”“大湾区研发+贵阳制造”等合作模式,推动共建合作产业园区。针对参与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产能合作区的企业,出台税费减免和财政支持政策,引导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跨国经营水平,拓展“贵阳品牌”国际市场空间。(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贵安新区投促局、贵安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4.发展保税加工产业。积极抢抓贵阳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契机,充分利用现有市政府设立的资金池和基金,支持保税加工产业发展;支持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申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综合保税区转移,对于新引进的生产制造企业项目,优先安排落户综合保税区,推动打造外贸产业集聚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贵安新区投促局、贵安新区财政局、贵安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五)实施一流营商环境塑造计划。
1.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各项开放举措落实落地。依托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引入第三方机构制定面向全市外贸企业的综合评价体系,打造融资快速通道,实现综合评价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金融办,贵安新区投促局、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贵安新区财政局)
2.继续推进法治化建设。严格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确保外商投资法各项制度切实有效执行。坚持内外资一视同仁,实行公平待遇,着力营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等深度融合。深入落实《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力打造“贵人服务”品牌。(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贵安新区市场监管局、贵安新区投促局)
3.继续加强国际化对标。搭建并逐步完善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制度框架,设立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行外国人办理企业注册、签证服务、外国专家服务一站式政务服务模式。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管家制度,发布《贵阳外商投资指南》。推动国际友城建设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国际友城及友好交往城市达30对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外事办,贵安新区投促局)
4.继续提升便利化程度。强化与沿海、沿边口岸协作,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简化进口审批流程,缩短通关时间,不断降低通关环节制度性成本,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实施“非禁即入”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投资自由便利化水平。探索设立跨境电商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对跨境电商供应链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信息的全方位集聚,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推动银行提供合规优质的跨境电商金融产品和收结汇服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筑城海关,贵安新区投促局、贵安海关)
(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
1.加强重点人才引进培养。研究制定专业型、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机制,面向重点高校、发达地区积极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团队。支持市属高校与国内外重点高校交流合作,大力培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涉外法律、金融等领域专业人才。(牵头单位:市人才办)
2.加强国际人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国际人才公寓,积极培育或引进国际化教育、医疗机构,充分满足国际人才的生活需求,打造高品质国际人才创业社区。全面落实国际高层次人才出入境及居留便利政策。规划建设东盟国家留学中国预科基地和东盟教育小镇。探索开展自然人流动试点,为外国人在筑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条件。(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
3.创新人才服务发展模式。推广“团队+项目+资本”模式,吸引国内外人才揭榜领衔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人力资源外包、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新业态。落实好“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向经认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开放型经济人才发放绿卡,吸引留学回国人员来筑创新创业。(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推进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市领导担任副组长,贵阳市贵安新区相关部门和各区(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各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为成员,统筹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领导小组下设口岸、物流两个专项组,分别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各区(市、县、开发区)比照成立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商务工作队伍。
(二)强化统筹调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贵阳贵安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商务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召集人,贵阳市贵安新区各相关单位、各区(市、县、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三)强化资金保障。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到贵阳贵安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创新建立“资金池+基金”模式,在现有市级政府投资基金下,探索设立开放型经济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供应链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关税保证保险等产品支持力度。落实好重点企业外汇结算、银行信贷、出口退税等“绿色通道”政策。
(四)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开放型经济项目用地支持,鼓励以租赁等灵活方式供应用地。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土地,更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适当降低开放型经济项目用地投资强度要求。深化电价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近就业。各市属大中专院校,因地制宜开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境电商等有关专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五)强化责任落实。将外贸、外资等重要指标纳入全市高质量考核体系,制定相应考核办法,对各相关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主体责任清单,持续开展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创新方式方法,强化结果运用,以“问题清单”和“问责清单”倒逼主体责任落实。市级层面的政策、项目和资金优先向优秀地区倾斜,对年度考核较差的单位和部门予以通报。